-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有關資料顯示:成年人體內水分約占人體體重的50%-60%。血液含水90%以上,心、肝、肺、腎含水70%以上,即使是硬骨頭也含20%的水,人體需要的5-20%的微量元素也是從水中獲得。人缺水5%會影響健康,缺水15%就會危及生命。地震災害幸存者和科學研究表明:只喝水,不吃飯,人可以存活20天以上,如果幾天不喝水就會死亡。水能夠構成組織,運送營養和廢物,促進消化,調節體溫,滋潤皮膚,消除疲勞。因此,美國哈佛大學把水排在人類營養結構的第一位。
那么怎么喝水才更健康呢?
1、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口渴感決定飲水量。通常一個人一天要喝6-8杯,大約1200-2000mL的水。
2、大量出汗、嚴重腹瀉和嘔吐等失水較多的情況下,建議定時、多次、適當補充淡鹽水。
3、運動及恢復期所需補充的水分與正常情況有所不同:
· 大量出汗需要補水,要據出汗多少決定補水量,一般每小時不要超過800ml。
· 夏季參加時間超過1小時的運動前30分鐘,可先補充250-500mL的水。
· 運動中大量出汗時,可以每20分鐘補充100-200mL的水。
· 運動后應足量補水,一般為出汗量的一倍半。
· 飲用8-12℃的水會有較好的吸收效果。
· 長時間耐力運動應補充含有葡萄糖聚合物和電解質的等滲透壓運動飲料。
· 運動后飲用含適量糖分的運動飲料,可以幫助電解質充分被細胞所吸收,并能于最短時間內迅速恢復體力。
喝水切忌渴了再喝,人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尿液的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一般來說,人的尿液為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淺,則可能是水喝得過多,如果顏色偏深,則表示需要多補充一些水了。
喝水看似小事但實際上并不是小事,因為它關系到您的健康。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做到健康飲水,科學飲水。
-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有關資料顯示:成年人體內水分約占人體體重的50%-60%。血液含水90%以上,心、肝、肺、腎含水70%以上,即使是硬骨頭也含20%的水,人體需要的5-20%的微量元素也是從水中獲得。人缺水5%會影響健康,缺水15%就會危及生命。地震災害幸存者和科學研究表明:只喝水,不吃飯,人可以存活20天以上,如果幾天不喝水就會死亡。水能夠構成組織,運送營養和廢物,促進消化,調節體溫,滋潤皮膚,消除疲勞。因此,美國哈佛大學把水排在人類營養結構的第一位。
那么怎么喝水才更健康呢?
1、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口渴感決定飲水量。通常一個人一天要喝6-8杯,大約1200-2000mL的水。
2、大量出汗、嚴重腹瀉和嘔吐等失水較多的情況下,建議定時、多次、適當補充淡鹽水。
3、運動及恢復期所需補充的水分與正常情況有所不同:
· 大量出汗需要補水,要據出汗多少決定補水量,一般每小時不要超過800ml。
· 夏季參加時間超過1小時的運動前30分鐘,可先補充250-500mL的水。
· 運動中大量出汗時,可以每20分鐘補充100-200mL的水。
· 運動后應足量補水,一般為出汗量的一倍半。
· 飲用8-12℃的水會有較好的吸收效果。
· 長時間耐力運動應補充含有葡萄糖聚合物和電解質的等滲透壓運動飲料。
· 運動后飲用含適量糖分的運動飲料,可以幫助電解質充分被細胞所吸收,并能于最短時間內迅速恢復體力。
喝水切忌渴了再喝,人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尿液的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一般來說,人的尿液為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淺,則可能是水喝得過多,如果顏色偏深,則表示需要多補充一些水了。
喝水看似小事但實際上并不是小事,因為它關系到您的健康。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做到健康飲水,科學飲水。